-
首页 药材库 鬼蒜

鬼蒜

别名 乌蒜、老鸦蒜、蒜头草、龙爪花、蟑螂花、野蒜、一枝箭、避蛇生、银锁匙、独蒜、九层蒜、鬼蒜、龙爪草头、山鸟毒、山蒜、溪蒜、红花石蒜、秃蒜、朋红、三十六桶、壁蛇生、石蒜、
出处 《本草图经》 出自1.《本草图经》:水麻,生鼎州。其根名石蒜,九月采。又金灯花,其根亦名石蒜,或云即此类也。
2.《纲目》:石蒜,处处下湿地有之。春初生叶如蒜秧及山慈姑,叶背有剑脊,四散布地,七月苗枯,乃于平地抽出一茎如箭干,长尺许,茎端开花四、五朵,六出,红色,
来源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、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
性状 干燥鳞茎呈椭圆形或近球形,长4~5厘米,直径2.5~4厘米,顶端残留叶基长可达3厘米,基部着生多数白色须根。鳞茎表面有2~3层黑棕色的膜质鳞片包被;内有10多层白色富粘性的肉质鳞片,着生在短缩的鳞茎盘上;中央部有黄白色的芽。有特异蒜气,味辛辣而苦。
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。 性状鉴别 (1)石蒜 鳞茎呈广椭圆形或类球形,长4-5cm,直径2.5-4cm,顶端残留叶基,长约3cm,基部生多数白色须根。表面有2-3层暗棕色干枯膜质鳞片包被,内有10-20层白色富粘性的肉质鳞片,生于短缩的鳞茎盘上,中央有黄白色的芽。气特异而微带刺激性,味极苦。 (2)中国石蒜 与上品相似,不同处为鳞茎卵球形,直径约4cm。以个大、均匀、肉质鳞片肥厚、少须根者为佳。 显微鉴别 石蒜 鳞片横切面:表皮为1列细小的薄壁细胞。叶肉组织由薄壁细胞组成,细胞内充满淀粉粒,呈类圆形或多角形,直径20-40μm,脐点裂缝状或星状;并有粘液细胞,内含草酸钙针晶束,针晶长100-150μm。维管束为有限外韧型,散列于叶肉的内侧。
炮制 净制:将采挖之鳞茎,去掉泥沙,洗净,晾干入药。
温、毒、
辛、甘、
归经
功效 催吐、祛痰、消肿、利尿、解毒、杀虫、散结、清热、消痈肿、解毒散结、
应用举例 ①治双单蛾:老鸦蒜捣汁,生白酒调服,呕吐而愈。(《神医十全镜》)
②治痰火气急:蟑螂花根,洗,焙干为末,糖调,酒下一钱。(《纲目拾遗》)
③治食物中毒,痰涎壅塞:鲜石蒜五分至一钱,煎服催吐。(《上海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④治水肿:鲜石蒜八个,蓖麻子(去皮)七十至八十粒。共捣烂罨涌泉穴一昼夜,如未愈,再罨一次。(《浙江民间草药》)
⑤治疔疮肿毒:石蒜适量捣烂敷患处。(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)
⑥治便毒诸疮:一枝箭捣烂涂之。若毒太盛者,以生白酒煎服,得微汗愈。(《圣惠方》)
⑦治对口初起:老鸦蒜捣烂,隔纸贴之,干则频换。(《周益生家宝方》)
⑧洗痔漏:老鸦蒜、鬼莲蓬。捣碎,不拘多少,好酒煎,置瓶内先熏,待半日汤温,倾出洗之,三次。(《纲目拾遗》)
⑨治产肠脱下:老鸦蒜一把,以水三碗,煎一碗半,去滓熏洗。(《世医得效方》)
⑩便毒诸疮。用石蒜捣烂涂搽。毒重者,把石蒜洗净,以生白洒煎服,汗出为好。
⑾产肠脱下。用石蒜一把,加水三碗煎成一碗半,去渣,熏洗患处。
⑿小儿惊风,一叫而绝。用麻线把手心脚心缠住,又在胁下缠一圈,然后以灯火照灼手足心。同时,用石蒜(晒干)、车前子,等分为末,水调匀贴手心。再在手足心、肩膀、眉心、鼻心等处以灯火照灼,可使病儿复苏。
用法 外用适量,捣烂敷患处。 内服:煎汤,0.5~1钱。外用:捣敷或煎水熏洗。 内服:煎汤,1.5-3g;或捣汁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绞汁涂;或煎水熏洗。
注意事项 石蒜碱有强力催吐作用,故有用石蒜治食物中毒者,催吐用3~5钱。除此之外,一般不作内服。 体虚,无实邪及素有呕恶的患者忌服。 体虚,无实邪及孕妇禁服;皮肤破损者禁敷。
上一条:青风月
下一条:关升麻
本平台不卖药,不开方,不行医,不治病,仅此为中医爱好者提供学习参考素材。身体问题请选择正规医院就诊。

轻壹数据 [ data.cndoct.com ] 版权所有

二类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苏B2-20120193    工业信息化产业部备案编号: 苏ICP备12056281号-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