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首页 药材库 嫩钩钩

嫩钩钩

别名 双钩藤、鹰爪风、吊风根、金钩草、倒挂刺、钓藤、吊藤、钩藤钩子、钓钩藤、莺爪风、嫩钩钩、金钩藤、挂钩藤、钩丁、倒挂金钩、钩耳、钩藤、
出处 《本草原始》
来源 《中国药典》、《中药大辞典》、
性状 本品茎枝呈圆柱形或类方柱形,长2~3cm,直径0.2~0.5cm。表面红棕色至紫红色者具细纵纹,光滑无毛,黄绿色至灰褐色者有时可见白色点状皮孔,被黄褐色柔毛。多数枝节上对生两个向下弯曲的钩(不育花序梗),或仅一侧有钩,另一侧为凸起的疤痕;钩略扁或稍圆,先端细尖,基部较阔;钩基部的枝上可见叶柄脱落后的窝点状痕迹和环状的托叶痕。质坚韧,断面黄棕色,皮部纤维性,髓部黄白色或中空。无臭,味淡。 ①钩藤
为干燥的带钩茎枝,茎枝略呈方柱形,长约2厘米,直径约2毫米,表面红棕色或棕褐色,一端有一环状的茎节,稍突起,节上有对生的两个弯钩,形如船锚,尖端向内卷曲,亦有单钩的,钩大小不一,基部稍圆,径2~3毫米,全体光滑,略可见纵纹理。质轻而坚,不易折断,断面外层呈棕红色,髓部呈淡黄色而疏松如海绵状。气无,味淡。以双钩形如锚状、茎细、钩结实、光滑、色红褐或紫褐者为佳。
主产广西、江西、湖南、浙江、广东。
②华钩藤
性状与钩藤大致相同。惟茎枝呈方柱形,径约2~3毫米,表面灰棕色,钩基部稍阔。
主产四川,贵州、云南、湖北等地亦产。
炮制 拣去老梗、杂质,洗净,晒干。
凉、平、
甘、苦、
归经 肝、心、心包、
功效 清热平肝、平肝、舒筋、下气宽中、熄风定惊、息风定惊、
应用举例 ①治小儿惊热:钩藤一两,硝石半两,甘草一分(炙微赤,锉)。上药捣细,罗为散。每服,以温水调下半钱,日三、四服。量儿大小,加减服之。(《圣惠方》延龄散)
②治小儿惊痫,仰目嚼舌,精神昏闷:钩藤半两,龙齿一两,石膏三分,栀子仁一分,子芩半分,川大黄半两(锉碎,微炒),麦门冬三分(去心,焙)。上药粗捣,罗为散。每服一钱,水一小盏,煎至五分,去滓,量儿大小分减,不计时候温服。(《圣惠方》钩藤散)
③治诸痫啼叫:钩藤、蝉壳各半两,黄连(拣净)、甘草、川大黄(微炮)、天竺黄各一两。上捣罗为末。每服半钱至一钱,水八分盏,入生姜、薄荷各少许,煎至四分,去滓,温服。(《普济方》钩藤饮子)
④治小儿盘肠内钓,啼哭而手足上撒,或弯身如虾者:钩藤、枳壳、延胡各五分,甘草三分。水半盅,煎二分服。(《幼科指靠》钩藤汤)
⑤治高血压,头晕目眩,神经性头痛:钩藤二至五钱,水煎服。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⑥治伤寒头痛壮热,鼻衄不止:钩藤、桑根白皮(锉)、马牙硝各一两,栀子仁、甘草(炙)各三分,大黄(锉,炒)、黄芩(去黑心)各一两半。上七味,粗捣筛。每服三钱匕,水一盏,竹叶三七片,煎至六分,去滓,下生地黄汁一合,搅匀,食后温服。(《圣济总录》钩藤汤)
⑦治全身麻木:钩藤茎枝、黑芝麻、紫苏各七钱。煨水服,一日三次。(《贵州草药》)
⑧治半边风:钩藤茎枝、荆芥各四钱,排风藤一两。煨水服,一日三次。(《贵州草药》)
⑨治面神经麻痹:钩藤二两,鲜何首乌藤四两。水煎服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
⑩治胎动不安,孕妇血虚风热,发为子痫者:钩藤、人参、当归、茯神、桑寄生各一钱,桔梗一钱五分。水煎服。(《胎产心法)钩藤汤)
用法 3~12g,入煎剂宜后下。 内服:煎汤(不宜久煎),1.5~3钱;或入散剂。
注意事项 ①《本草新编》:"最能盗气,虚者勿投。"
②《本草从新》:"无火者勿服。"
上一条:壶瓶花根
下一条:盘龙七
本平台不卖药,不开方,不行医,不治病,仅此为中医爱好者提供学习参考素材。身体问题请选择正规医院就诊。

轻壹数据 [ data.cndoct.com ] 版权所有

二类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苏B2-20120193    工业信息化产业部备案编号: 苏ICP备12056281号-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