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名 | 臭常山、臭苗、大山羊、骚牯羊、地栀子、栀子黄、和常山、大骚羊、白胡椒、大素药、胡椒树根、臭山羊、 |
出处 | 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 出自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 |
来源 | 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性状鉴别 根较粗大,表面栓皮淡灰黄色,有时现细裂纹,栓皮脱落处现类白色。断面灰白色。气特异、味苦。 |
炮制 | |
性 | 寒、无毒、 |
味 | 辛、苦、 |
归经 | 胃、肾、肺、大肠、 |
功效 | 解热、行气止痛、祛风利湿、清热利湿、清热解表、疏风清热、宁神、行气活血、解毒、除湿、祛痰、驱风、镇痛、发汗、截疟、调气、催吐、软坚、 |
应用举例 | ①治风热汗闭:臭山羊末一钱。烧酒吞服。服后盖被,使其发汗。 ②治胃气痛:臭山羊五钱。煎水服。 ③治风湿关节肿痛:臭山羊炕干研末。每次一钱,用酒吞服。 ④治瘰疬:臭山羊末,调甜酒敷患处。(选方出《贵州草药》) ①治风热汗闭:臭山羊末一钱。烧酒吞服。服后盖被,使其发汗。②治胃气痛:臭山羊五钱。煎水服。③治风湿关节肿痛:臭山羊炕干研末。每次一钱,用酒吞服。④治瘰疬:臭山羊末,调甜酒敷患处。(选方均出《贵州草药》) |
用法 | 内服:煎汤,3~5钱;或研末。外用:为末调敷。 内服:煎汤,9-15g;或研末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 |
注意事项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