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名 | 野苜蓿、品川萩、菔萩、铁扫把、散血草、省头草、野长生果、鸡头花草、鸡虱子草、黄花草木犀、臭苜蓿、败毒草、香马料、真东刹里、蛇退草、辟汗草、 |
出处 | 《植物名实图考》 出自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辟汗草,处处有之。丛生,高尺余,一枝三叶,如小豆叶,夏开小黄花如水桂花。人多摘置发中辟汗气。 |
来源 | 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性状鉴别 全株或切成小段。茎直立,多分枝,外表有纵棱,绿色或黄绿色。三出复叶,互生,有柄,小叶片多皱缩,展平后长椭圆形或倒披针形,长1-3cm,宽0.5-1cm,先端钝圆或近平截,有纤柔小齿;基部楔形,边缘有细齿;托叶线形,长约5mm。总状花序纤细,腋生或项生,花多数,小形,长3-4mm;花萼钟形,花冠蝶形,黄色,二体雄蕊,质轻脆或稍韧,气芳香。以色绿、芳香气浓者为佳。 |
炮制 | 除去杂质;晒干 |
性 | 凉、平、无毒、 |
味 | 辛、苦、淡、 |
归经 | 胃、肝、脾、 |
功效 | 化湿、清热、杀虫、解毒、健胃、止痢、截疟、和中、利小便、清暑化湿、健胃和中、 |
应用举例 | ①治疟疾:草木犀一两。煎汤。在疟发前一小时服用。(《吉林中草药》) ②治疳疮,坐板疮,脓疱疮:辟汗草、黄柏、白芷、雄黄、红砒、冰片,艾绒等磨粉,卷成纸条,点燃熏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 ①治疟疾: 草木犀一两。煎汤。在疟发前一小时服用。(《吉林中草药》)②治疳疮,坐板疮,脓泡疮: 辟汗草、黄柏、白芷、雄黄、红砒、冰片、艾绒等磨粉,卷成纸条,点燃熏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 |
用法 | 内服:煎汤,3~5钱。外用:烧烟熏。 内服:煎汤,9-15g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煎水洗;或烧烟熏。 |
注意事项 | 脾胃寒者慎用,孕妇禁用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