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名 | 黄药、大黄药、一号黄药、吊吊黄、小香薷、一号黄红、吊黄、野苏子棵、野芝麻、大黑头草、 |
出处 | 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 出自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 |
来源 | 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性状鉴别 全草多截成30cm左右的小段。茎呈方柱形,节稍膨大,表面暗紫红色;幼枝疏被白色柔毛;质脆,易折断,断面边缘黄白色,髓部白色。叶对生,多皱缩破碎;完整者展平后呈披针形,长7-20cm,宽1.5-5cm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或圆,边缘有细锯齿,上面脉上有糙毛,下面密生小油点,叶柄长0.2-0.5cm。可见顶生或腋生的假穗状花序,花黄白色,萼筒钟形。小坚果倒卵形。气香,味微辛、凉。 以叶多、香气浓者为佳。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:表皮细胞1列,外被角质层。皮层纤维束断续排列成环,纤维多角形,壁木化;内皮层明显。韧皮部狭窄,2-4列细胞。木质部由导管、木纤维、木薄壁细胞组成,壁均木化;木射线宽1-2列细胞。髓部为大形的薄壁细胞。射线及髓部周围的薄壁细胞含淀粉粒。 叶横切面:上表皮为1列长方形或类方形细胞,外被角质层,有非腺毛,偶见腺毛,下表皮细胞较小,扁平,1列,外被微乞求状突起的角质层,腺毛易见。主脉上、下表皮内方有厚角组织,维管束外韧型,外侧有纤维束环列。叶肉组织中有1-2列薄壁细胞含棕绿色色素,形成色素带。 叶表面观: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微波状,非腺毛2-3细胞,顶端细胞尖斜,基部细胞膨大,形成圆锥状;下表皮细胞垂周壁略呈波状,有角质增厚纹理;气孔不定式,副卫细胞2-5个。腺乞求头部5-9细胞,内含淡黄色挥发油;柄为单细胞。 |
炮制 | |
性 | 凉、 |
味 | 辛、苦、 |
归经 | |
功效 | 止痛、解热、清热解毒、祛风散寒、清肺止咳、 |
应用举例 | ①防治炭疽病、流行性感冒:大黄药(干品)三至五钱,煎汤服。(《红河中草药》) ②治风湿关节痛:大黄药(干品)三至五钱,煎汤服。外用鲜品捣烂酒炒热敷。(《红河中草药》) |
用法 | 内服:煎汤,3~5镇。外用:捣烂敷。 内服:煎汤,9-15g,大剂量30-60g。外用:适量,干品煎水先;或鲜品捣敷。 |
注意事项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