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名 | 泡通、大木通、隔子通、饭包叶、三叉木、豆豉叶、大豆豉叶、牛嗓管、伞把木、大通塔、柴厚朴、野巴戟、万贯钱、豆豉杆、大加皮、绒毛鸭脚木、泡桐树、假通脱木、伞把木、大泡通、 |
出处 | 《贵州民间药物》 出自《贵州民间药物》 |
来源 |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、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性状鉴别 枝条灰棕色或灰褐色,表面有纵皱纹,有棕以点状皮孔及弧形叶柄痕;幼嫩枝密被灰棕色毛茸。折断面可见大型白色薄片状的贿。 皮多呈条片状,外表面灰褐色至暗褐色,有纵皱纹及灰白色栓皮和棕色点状皮孔;内表面色淡,有细纵纹。质硬,折断面纤维性。气微,味苦,涩。 |
炮制 | |
性 | 微寒、平、 |
味 | 涩、苦、 |
归经 | |
功效 | 祛风活络、通便、强筋、健骨、通大便、消肿毒、舒筋活络、祛风除湿、消肿止痛、行气活血、 |
应用举例 | ①治大便燥结肚痛:大泡通根五钱至一两。煎水服。 ②治无名肿毒:大泡通根五两,绿姜,黄姜各三两,过山龙七根。共捣烂,包于患处,每日换药一次。 |
用法 | 根、茎:0.5~1两,外用适量,捣烂拌烧酒敷患处。树皮:0.5~1两,水煎服,以酒为引。叶:外用适量,煎水洗。 煎汤内服:9-30g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煎汤洗;‘或捣敷。 |
注意事项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