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名 | 杨花、柳椹、柳蕊、柳蕊、柳花、 |
出处 | 《本经》
出自《神农本草经》。 1. 陶弘景:柳花熟,随风起,状如飞雪。陈元正方以为痹者。当用其未舒时之子,亦随花飞,正应水渍取汁耳。 2.《本草拾遗》:柳絮,《本经》以絮为花,花即初发时黄蕊,子为飞絮,以絮为花,其误甚矣。 3.《本草衍义》: |
来源 | 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|
炮制 | |
性 | 寒、平、无毒、 |
味 | 苦、淡、 |
归经 | |
功效 | 止血、利湿、散瘀、祛风、祛风利湿、止血散瘀、 |
应用举例 | ①治室女发热经停:柳花五、七钱,紫草一两二钱,升麻九钱,归身七钱半。上为末。每服七钱,葡萄煎汤调下。(《赤水玄珠》) ②治走马牙疳:杨花烧存性,入麝香少许搽。(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) ①治室女发热经停:柳花五、七钱;紫草一两二钱,升麻九钱,归身七钱半。上为末。每服七钱,葡萄煎汤调下。义《赤水玄盼)②治定马牙府:扬花烧存性,入躇香少许搽。(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) |
用法 | 内服:捣汁,或研末,1~3钱。外用:研末或烧存性撒。 内服:煎汤,6-12g;或研末,3-6g;或捣汁。外用:适量,烧存性研末,撒。 |
注意事项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