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名 | 细苋、白苋、野苋、光苋菜、野苋菜、 |
出处 | 《滇南本草》 出自《滇南本草》 |
来源 |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、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性状鉴别(1)凹头苋主根较直。茎长10-30cm,基部分枝,淡绿色至暗紫色。叶片皱缩,展平后卵形或菱状卵形,长1.5-4.5cm,宽1-3cm,朱端凹缺,有1芒尖,或不显,基部阔楔形;叶柄与叶片近等长。稳状花序。胞果扁卵形,不裂,近平滑。气微,味淡。 (2)反枝昆 主根较直。茎长20-80cm,稍具钝棱,被短柔毛。叶片皱缩,展平后菱状卵形或椭圆形,长5-12cm,宽2-5cm,先端微凸,具小凸尖,两面和边缘有柔毛;叶柄长1.5-5.5cm。圆锥花序。胞果扁卵形,盖裂。气徽,味淡。 |
炮制 | |
性 | 凉、 |
味 | 甘、咸、 |
归经 | 小肠、大肠、 |
功效 | 利尿、清热解毒、收敛、止痛、解热、下气、明目、清热利湿、 |
应用举例 | ①治痢疾:鲜野苋根一至二两,水煎服。 ②治肝热目赤:野苋种子一两,水煎服。 ③治乳痈:鲜野苋根一至二两,鸭蛋一个,水煎服;另用鲜野苋叶和冷饭捣烂外敷。 ④治痔疮肿痛:鲜野苋根一至二两,猪大肠一段,水煎,饭前服。 ⑤治蛇头疔:鲜野苋叶和食盐捣烂敷患处。 ⑥治毒蛇咬伤:鲜野苋全草一至二两,捣烂绞汁服;或鲜全草一两,杨梅鲜树皮三钱,水煎调泻盐三钱服。(选方出《福建中草药》) ①治痢疾:鲜野苋根一至二两,水煎服。②治肝热目赤:野苋种子一两,水煎服。③治乳痈:鲜野苋根一至二两,鸭蛋一个,水煎服;另用鲜野苋叶和冷饭捣烂外敷。④治痔疮肿痛;鲜野苋根一至二两,猪大肠一段,水煎,饭前服。⑤治蛇头疔:鲜野苋叶和食盐捣烂敷患处。⑥治毒蛇咬伤:鲜野苋全草一至二两,捣烂绞汁服;或鲜全草一两,杨梅鲜树皮三钱,水煎调泻盐三钱服。(选方出《福建中草药》) |
用法 | 1~2两。 内服:煎汤,0.5~4两。外用:捣敷。 内服:煎汤,9-30g;捣汁。外用:适量,捣敷 |
注意事项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