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名 | 草芒、山芒、山蕨、虱槟草、乌萁、芒仔、穿路萁、路萁子柴、鸡毛蕨、筲萁子柴、反蕨叶、蜈蚣草、硬蕨萁、狼萁草、蕨叶草、筲萁子紫、芒萁、蕨萁、蓈萁、铁蓈萁、铁芒萁、铁蕨鸡、硬脚萁、狼萁蕨、芒萁骨、 |
出处 | 《福建民间草药》 出自《福建民间草药》 |
来源 | 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1.性状鉴别 叶卷缩,叶柄褐棕色,光滑,长24-56cm,叶轴一至二回或多回分叉,各回分叉的腋间有1个休眠芽,密被绒毛,并有1对叶状苞片;末回羽片展开后呈披针形,长16-23.5cm,宽4-5.5cm,篦齿状羽裂,裂片条状披针形,顶端常微凹,侧脉每组有小脉3-5条;上表面黄绿色,下表面灰白色。气微,味淡。 2.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:①叶上表皮细胞壁波状弯曲,无气孔;下表皮细胞壁平直,稍弯曲,气孔较多,不定式。②叶柄皮层细胞类圆形,壁薄。③梯纹管胞直径15-39μm。④单细胞非腺毛壁平滑,厚约5.2μm。⑤淀粉粒单粒类圆形或不规则形,直径5-8μm,层纹及脐点均不明显。⑥纤维成束,棕红或棕黄色,纹孔明显,直径约31μm,壁厚约10μm。⑦下皮细胞黄色,长方形或长多边形,壁厚5-8μm,纹孔明显。⑧内皮层细胞长方形,排列整齐。 |
炮制 | |
性 | 平、凉、 |
味 | 苦、涩、甘、 |
归经 | 肝、膀胱、 |
功效 | 止血、解热、生肌、行气、利尿、活血、清热利尿、解毒消肿、化瘀止血、 |
应用举例 | ①治妇女血崩:芒萁幼芽或叶茎心(髓部),煅透研末,每次二至五钱和温酒服。(《闽南民间草药》) ②治妇女白带:芒萁茎心四至五钱,龙眼肉一至二两,冰糖一两。酌冲水炖服。 ③治尿道炎、小便涩痛不利:芒萁的叶柄中间白心一两。水煎服。 ④治汤火伤:芒萁茎心烧灰研末,用桐油调敷。(②方以下出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 ⑤治外伤出血:芒萁幼芽捣烂敷。(《闽南民间草药》) ⑥治痔瘘:芒其叶柄烧存性,插入瘘管内,每天一次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 ⑦治风疹瘙痒:鲜芒萁,煎水洗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 |
用法 | 内服:煎汤,3~5钱。外用:捣敷。 内服:煎汤,9-15g;或研末。外用:适量,研末敷;或鲜品捣敷。 |
注意事项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