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名 | 红冬青、油叶树、树顶子、大叶冬青、冬青叶、四季青叶、一口血、四季青、 |
出处 | 1.冬青之名始见于《新修本草》:“女贞”条下,云:“女贞叶似枸骨及冬青树。”2.《本草拾遗》云:“冬青,其叶堪染绯,子浸酒去风血,补益。木肌白有文,作象齿笏。冬月青翠,故名冬青,江东人呼为冻生。李邕又云:出五台山,叶似椿,子赤如郁李,微酸性热,与此亦小有异同 |
来源 |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、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叶长椭圆形,长6~12cm,先端急尖或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具疏浅锯齿,上表面棕褐色或灰绿色,有光泽,下表面色较浅。叶柄长约1cm。气微清香,味苦涩。性凉,味苦、涩。
性状鉴别 叶长椭圆形或披针形,少卵形,长5-11cm,宽2-4cm,先端短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疏生的浅圆锯齿,上表面黄绿色至绿褐色,有光泽,下表面灰绿色至黄绿色,两面均无毛,中脉在叶下面隆起,侧脉每边8-9条。革质。气微,味苦、涩。以身干、色绿、无枝梗者为佳。 显微鉴别 叶横切面:上下表皮细胞各1列,外被角质层。下表皮具气孔。栅栏组织2-3列细胞,海绵组织5-6列细胞,排列疏松,可见草酸钙簇晶。主脉维管束外韧型,木质部几乎成环,韧皮部外侧纤维束断续排列,主脉上下表皮内侧均具数列厚角细胞,主脉薄壁细胞含有草酸钙簇晶,偶见方晶。 |
炮制 | 取原药材,除去残枝、枯叶及杂质,略润,切成丝,干燥,筛去灰屑。 饮片性状:为大小、长短不一的丝状,革质。上表面光滑有光泽,灰绿色或暗褐色,下表面色较浅,主脉微隆。气微清香,味苦、微涩。贮干燥容器内,置阴凉干燥处。 |
性 | 寒、 |
味 | 苦、涩、 |
归经 | |
功效 | 清热解毒、活血止血、痈肿、生肌敛疮、消肿祛瘀、 |
应用举例 | |
用法 | 3~5钱;外用适量,捣烂敷或烧灰调油搽患处。 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;或水煎洗、涂。 |
注意事项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