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名 | 寻风藤、清风藤、滇防己、大青木香、大青藤、岩见愁、排风藤、过山龙、羊雀木、鼓藤、豆荚藤、追骨风、爬地枫、毛防己、青防己、风龙、苦藤、黑防己、吹风散、追骨散、土藤、青藤、 |
出处 | 青藤之名见于《纲目》"清风藤"条释名项下,清风藤之名始见于《本草图经》,据载:"清风藤生天台山中,其苗蔓延本上,四时常有,彼土人采其叶入药,治风有效。"观其附图,与本种不相同,似为清风藤科清风藤属(Sabia)植物。《本草图经》之兴化军防己与《植物名实图考》的滇防 |
来源 | 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,稍弯曲,细茎弯绕成束,直径0.5-2cm,表面绿棕色至灰棕色,具纵皱纹、细横裂纹和皮孔,节处稍膨大,有突起的分枝痕或叶痕。细茎质脆稍硬,较易折断,断面木部灰棕色,呈裂片状;粗茎质硬,断面棕色,木部具放射状纹理习称车轮纹,并可见多数小孔,中心有髓细小,黄白色,气微,味微苦。以条均匀者为佳。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:表皮细胞1列,外被角质层,有的是木栓细胞。皮层散有纤维及石细胞。中柱鞘纤维群新月形,其内侧有石细胞群,并与射线中的石细胞群连成波状环。韧皮部有少数韧皮纤维。木质部导管数个切向相连或单个散在。髓部小。韧皮射线和髓部有分枝状石细胞。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和草酸钙针晶。 |
炮制 | 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及残叶,粗细分开,洗净,润透,切厚片,干燥。 |
性 | 平、 |
味 | 辛、苦、 |
归经 | 肝、脾、 |
功效 | 祛风通络、除湿止痛、 |
应用举例 | |
用法 | 内服:煎汤,9-15g;或泡酒或熬膏服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。 |
注意事项 | 可出现瘙痒、皮疹、头昏头痛、皮肤发红、腹痛、畏寒发热、过敏性紫癜、血小板减少、白细胞减少等副反应,使用时应予注意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