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名 | 鸭脷草、定经草、田素馨、紫熊胆、水辣椒、羊角草、田香蕉、飞凰草、米碎草、白芽江、蟹叉草、水虾子草、 |
出处 | 《四川中药志》 出自《四川中药志》。 |
来源 |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、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|
炮制 | |
性 | 平、寒、无毒、 |
味 | 甘、微苦、微辛、 |
归经 | |
功效 | 消肿、逐瘀、解毒、清热解毒、通淋、利尿、破血、清热、利小便、利尿通淋、活血消肿、 |
应用举例 | ①治跌打损伤:水虾子草、红酸浆草、红牛膝、芋麻根,烧灰,泡酒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 ②治破伤风抽搐:鲜水虾子草,捣绞汁泡酒服,每次三两。 ③治痈疽疔疖,无名肿毒:鲜水虾子草,合酸饭粒、食盐各少许,捣敷患处。 ④治疯狗、毒蛇咬伤:鲜水虾子草,捣绞汁泡酒温服,渣敷患处,每次三两。(②方以下出《泉州本草》) |
用法 | 3~5钱。外用适量,鲜草捣烂敷患处。 内服:煎汤,鲜者1~2两;捣汁或烧灰泡酒。外用:捣敷。 内服:煎汤,10-15g,鲜品30-60g;或捣汁;或泡酒。外用:鲜品适量,捣敷。 |
注意事项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