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名 | 扁竹蓼、飞天蜈蚣、百足草、蜈蚣竹、鸡爪蜈蚣、观音竹、铁扭边、上石百足、扁竹花、斩蛇剑、上石百竹、蜈蚣草、扁竹、对节草、竹节山草、百脚山草、大本飞天蜈蚣、斑竹相似、寒忌竹、鹅江草、竹节蓼、 |
出处 | 《广西中药志》 出自《广西中药志》 |
来源 |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、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性状鉴别 带叶茎校平滑无毛。枝扁平,宽7-12mm,节明显,节间长l-2cm,表面有细密平行条纹,浅绿色或褐绿色,质柔韧。叶片菱状卵形,长0.4-2cm,宽0.2-1cm,先端长渐尖,基部楔形,全缘;叶柄极短;托叶鞘退化为一横线条纹。气微,味微涩。 |
炮制 | |
性 | 平、无毒、微寒、 |
味 | 淡、酸、 |
归经 | 肝、心、肺、脾、 |
功效 | 消肿、清热解毒、行血、拔毒、止痛、祛瘀、散瘀消肿、消肿止痛、 |
应用举例 | ①治跌打损伤:鲜竹节蓼二两,以酒代水煎服,并以渣敷患处。(《泉州本草》) ②治毒蛇咬伤:竹节蓼二两,红乌桕木二两。咸苏木二两,假紫苏二两,千斤拔一两。以上五味捣烂,以三分之一冲酒服,三分之二浸醋外涂伤口周围。(《广西中药志》) ③治蜈蚣咬伤:竹节蓼捣烂,擦伤口周围。(《广西中药志》) |
用法 | 鲜品1~2两。外用适量。 内服:煎汤,3~5钱(鲜者2~4两)。外用:捣敷。 内服:煎场,15-30g,鲜品60~12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 |
注意事项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