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名 | 时美中、莳萝椒、小茴香、瘪谷茴香、土茴香、土茴香、莳萝子、 |
出处 | 《海药本草》 出自《海药本草》 |
来源 | 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干燥果实多数裂成分果,呈扁平广椭圆形,长3~4毫米,宽2~3毫米,厚约1毫米。外表棕色,背面有3条不甚明显的肋线,两侧肋线延伸作翅状,少数未分离的双悬果基部有残存果柄。气微香。
性状鉴别 双悬果多分离为分果,呈扁平广卵形,长3-4mm,宽2-2.5mm。表面呈棕以,侧棱延展呈翅状,合生面中央有一条棱线。气微香,味辛,麻舌。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:黄棕色。㈠油管共同棕色,分泌细胞表面观呈不规则形,含共同棕以分泌物。②镶嵌细胞狭外排列整齐,壁薄波状,常数个为一组,以长轴不规则方向嵌列,常与大型中果皮细胞相连。③内胚乳细胞多角形,含糊粉粒及小簇晶。④网纹细胞存在于维管束周围,壁较厚,有孔。⑤表上以细胞类多角形,排列整齐。 |
炮制 | 簸去泥屑,拣净梗及杂质。 ①《品汇精要》:"水洗微炒用。" ②《本草从新》:"炒黄得酒良。" 簸去泥屑,拣净梗及杂质。 1.《品汇精要》:水洗微炒用。 2.《本草从新》:炒黄得酒良。 |
性 | 温、无毒、 |
味 | 辛、香、 |
归经 | 肾、肝、胃、脾、膀胱、肺、小肠、 |
功效 | 开胃、温胃、健脾、温脾、散寒、消食、调中、调气、行气、补肾、杀虫、止呕、散寒止痛、舒肝、舒筋、壮筋骨、补命门、理气止痛、 |
应用举例 | ①治小儿气胀,霍乱呕逆,腹冷食不下及胁痛:莳萝,为末,糊丸如绿豆大。三岁三十丸,青皮汤下。(《普济方》莳萝丸) ②治疝气偏坠,女子瘕病:莳萝一两二钱。炒褐色,为细末。无灰好酒调服。(《摄生众妙方》) ③治闪挫腰痛:莳萝,作末,酒服二钱匕。(《永类钤方》) ①治小儿气胀,霍乱呕逆,腹冷食不下及胁痛:莳萝,为末,糊丸如绿豆大。三岁三十丸,青皮汤下。(《普济方》莳萝丸)②治疝气偏坠,女子瘕病:莳萝一两二钱。炒褐色,为细末。无灰好酒调服。(《摄生众妙方》)③治闪挫腰痛:莳萝,作末,酒服二钱匕。(《永类钤方》) |
用法 | 内服:煎汤,0.8~1.5钱;或入丸、散。 内服:煎汤,1-5g;或入丸、散。 |
注意事项 | 气阴不足及有火者不宜。 《海药本草》:"不可与阿魏同合,夺其味尔。" 气阴不足及有火者不宜。《海药本草》:不可与阿魏同合,夺其味尔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