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名 | 山矾叶、 |
出处 | 《纲目》 出自《本草纲目》:山矾,结子大如椒,青色,熟则黄色,可食。其叶味涩,人取以漆黄及收豆腐或杂入茶中。 |
来源 | 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性状鉴别 叶片多皱缩破碎,棕褐色或黄褐色,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、狭倒卵形或倒披针状椭圆形,长4.8-6.Ocm,宽1.8-2.1cm,先端常呈尾状渐尖,基部楔形或圆形,边缘具浅锯齿或波状齿,有时近全缘,中脉在上面部分凹下,侧脉和网脉在两面均凸起,侧脉每边4-6条;叶柄长2-7mm。 叶薄革质。气微,味淡。 |
炮制 | |
性 | 平、无毒、 |
味 | 涩、微甘、 |
归经 | 胃、肺、 |
功效 | 收敛、止渴、清热、收敛止血、清热解毒、清热利湿、 |
应用举例 | ①治直肠出血与肺结核咯血:山矾叶一至二两,加入方中煎服,有收敛止血作用。(《衡山民间草药》) ②治烂弦风眼:山矾叶三十片,老姜三片,浸水蒸热,洗。(《纲目》) ③治急性中耳炎:鲜山矾叶捣烂,布包绞汁,滴耳。(《衡山民间草药》) ④治急性扁桃体炎、鹅口疮:鲜山矾叶适量,捣汁含漱。(《江西草药》) |
用法 | 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外用:煎水洗或捣汁含漱、滴耳。 内服:煎汤,15~30g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或捣汁含漱、滴耳。 |
注意事项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