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名 | 大和红、锈钉子、油根、扁皂角、矮零子、豆瓣柴、铁打杵、碎米果、簸赭子、牙痛草、碎米颗、碎米柴、大红袍、 |
出处 | 《贵州民间药物》 出自《贵州民间药物》 |
来源 |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、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性状鉴别 小枝圆柱形,常具棱角,被褐色柔毛,多切成段;叶面多皱缩,完整者呈椭圆形或倒卵形,长0.5-3cm,宽0.3-1cm,先端近圆形,常具小尖头,基部楔形,中部以上近边缘有腺点,羽状脉,上面深绿色。近革质。气弱,味苦、涩。 |
炮制 | |
性 | 凉、平、 |
味 | 淡、涩、苦、 |
归经 | 肺、脾、大肠、 |
功效 | 活血、止痛、收敛、调经、止痢、理湿、痛经、消炎、驱风、祛风、收敛止血、清热利湿、祛风止痛、 |
应用举例 | 1、闭经:大红袍1~2两,红糖适量,水煎分3次服。 2、痛经:大红袍、丹参、香附各3钱,小茴香根1钱,水煎服。 ①治痢疾:大红袍、仙鹤草根各一两。煎水服。 ②治风湿:大红袍五钱,大风藤、追风散各三钱,红禾麻二钱,泡酒一斤。日服二次,每次五钱至一两。 ③治红淋:大红袍三至五钱。煎水服。(选方出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 |
用法 | 0.5~1两;外用适量,鲜根烤出汁搽患处。 内服:煎汤,O.3~1两;炖肉或浸酒。 内服:煎汤,9~30g。外用:叶适量,煎水洗。 |
注意事项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