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名 | 即子、荝子、荝、荝、侧子、 |
出处 | 《雷公炮炙论》
出自《雷公炮炙论》。 1.《吴普本草》:侧子八月采,阴干,是附子角之大者。 2.陶弘景:此(侧子)即附子边角之大者脱取之,昔时不用。凡此三建俗中乃是同根,而《本经》分生三处,当各有所宜故也,今则无别矣。 3.《唐本草》:侧子,只是乌头 |
来源 | 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、 |
性状 | |
炮制 | |
性 | 毒、热、 |
味 | 辛、 |
归经 | 心、肝、脾、 |
功效 | 除湿、祛风散寒、痈肿、舒筋、 |
应用举例 | 治脚气久不消:侧子一两,切片,童便浸五日,去宿便,再换新便,和黑豆一合同煮,俟豆熟,取侧于片,晒干。每剂用侧子一钱,木瓜五钱,当归、川芎各一钱五分。水煎服。(《本草汇言》) |
用法 | 内服:煎汤,0.5~1.5钱;或入丸、散。 内服:煎汤,1.5-4.5g;或入丸、散、酒剂。 |
注意事项 | 阴虚阳盛及孕妇忌服。 《吴普本草》:"畏、恶与附子同。" 阴虚阳盛及孕妇忌服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