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别名 | 救军粮、赤果、纯阳子、火把果、红子、救兵粮、水沙子、豆金娘、小红子、火棘、赤阳子、 |
| 出处 | 《滇南本草》 出自《滇南本草》。 |
| 来源 | 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| 性状 | 梨果近球形,直径约5mm。表面红色,顶端有宿存萼片,基部有残留果柄,果肉棕黄色,内有5个小坚果。气微,味酸涩。 |
| 炮制 | |
| 性 | 平、无毒、 |
| 味 | 酸、甘、 |
| 归经 | 胃、肝、脾、 |
| 功效 | 消积、健脾、收敛、止痢、止痛、明目、活血止血、健脾和胃、 |
| 应用举例 | |
| 用法 | 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 内服:煎汤,15-30g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 |
| 注意事项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