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首页 药材库 竹油

竹油

别名 竹汁、淡竹沥、竹油、竹油、竹沥、
出处 《本草经集注》 出自《本草经集注》(《中药大辞典》)、《名医别录》(《中华药海》)
来源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、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
性状 为青黄色或黄棕色液汁,透明,具焦香气。以色泽透明者为仕。 性状鉴别 本品为青黄色或黄棕色的透明液体。具竹香气,味微甜。
炮制 将新竹去节劈开,置火上烧之,收集两端滴出之汁,即为竹沥。
寒、滑、无毒、
甘、苦、
归经 心、肺、胃、肝、
功效 利窍、滑痰、清热豁痰、清热降火、清心火、明日、消风、养血、清热滑痰、降火、止渴、益阴、化痰、除烦、镇惊、润燥、解热、
应用举例 ①治中风口噤不知人:淡竹沥一升服。(《千金方》)
②治风痱四肢不收,心神恍惚,不知人,不能言:竹沥二升,生葛汁一升,生姜汁三合。上三味相和温暖,分三服,平旦、日晡、夜各一服。(《千金方》竹沥汤)
③治卒消渴,小便多:作竹沥恣饮数日愈。(《肘后方》)
④治产后身或强直,口噤面青,手足强反张:饮竹沥一、二升。(《梅师集验方》)
⑤主妊娠恒若烦闷,此名子烦:茯苓三两,竹沥一升,水四升,合竹沥煎取二升,分三服,不差重作,亦时时服竹沥。(《梅师集验方》竹沥汤)
⑥治小儿惊风天吊,四肢抽搐:竹沥一盏,加生姜汁三匙,胆星末五分,牛黄二厘调服。(《全幼心鉴》)
⑦治小儿口噤,体热:用竹沥二合,暖之,分三、四服。(《兵部手集方》)
⑧治乙脑、流脑高热,呕吐:竹沥代茶饮。(江西《中草药学》)
⑨治金疮中风,口噤欲死:竹沥半大升,微微暖服之。(《广利方》)
⑩治小儿大人咳逆短气,胸中吸吸,咳出涕唾,嗽出臭脓涕粘:淡竹沥一合服之,日三、五服,大人一升。(《兵部手集方》)
⑾治小儿吻疮:竹沥和黄连、黄檗、黄丹,敷之。(《全幼心鉴》)
⑿治小儿赤目:淡竹沥点之,或入人乳。(《古今录验方》)
⒀治小儿重舌:竹沥渍黄檗,时时点之。(《简便单方》) 1.竹沥化痰丸(《增补万病回春》),主治在上之湿痰,及肠胃之积痰。2.竹沥汤(《备急千金要方》),主治风痱,四肢不收,心神恍惚,不知人,不能言。3.竹沥达痰丸(《杂病源流犀烛·六淫门》),治痰涎凝聚成积,结在胸膈。4.竹沥泄热汤(《备急千金要方》),治肝实热,阳气伏邪热,喘逆闷恐,目视无明,狂悸非意而言。5.竹沥磨犀角饮子(《太平圣惠方》),主治小儿心热,惊悸。6.竹沥汤(《梅师集验方》),主妊娠恒若烦闷,名子烦。
用法 0.5~1两。 内服:冲服,1~2两;入丸剂或熬膏。 内服:冲服,30-60g;或入丸剂或熬膏。外用:适量,调敷或点眼。
注意事项 寒嗽及脾虚便溏者忌服。
①《纲目》:"姜汁为之使。"
②《本草经疏》:"寒痰湿痰及次食生痰不宜用。"
③《本草备要》:"寒胃滑肠,有寒湿者勿服。" 寒饮湿痰及脾虚便溏者禁服。
上一条:巴旦杏仁
下一条:蛇咬药
本平台不卖药,不开方,不行医,不治病,仅此为中医爱好者提供学习参考素材。身体问题请选择正规医院就诊。

轻壹数据 [ data.cndoct.com ] 版权所有

二类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苏B2-20120193    工业信息化产业部备案编号: 苏ICP备12056281号-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