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首页 药材库 天豆

天豆

别名 槐实、槐子、槐豆、槐连灯、九连灯、天豆、槐连豆、槐荚、槐角、
出处 《本草备要》 出自《本草备要》;1.《纲目》:梁书言,庚肩吾常服槐实,年七十余,发鬃皆黑,目看细字。古方以子入冬月中胆中债之,阴干百日,每食后吞一枚,云久服明目,白发还黑,有痔及下血看,尤宜服之。
来源 《中国药典》、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
性状 本品呈连株状,长1~6cm,直径0.6~1cm。表面黄绿色或黄褐色,皱缩而粗糙,背缝线一侧呈黄色。质柔润,干燥皱缩,易在收缩处折断,断面黄绿色,有黏性。种子1~6粒,肾形,长约8mm,表面光滑,棕黑色,一侧有灰白色圆形种脐;质坚硬,子叶2,黄绿色。果肉气微,味苦,种子嚼之有豆腥气。 干燥荚果呈圆柱形,有时弯曲,种子间缢缩成连珠状,长1~6厘米,直径0.6~1厘米。表面黄绿色、棕色至棕黑色,一侧边缘背缝线黄色。顶端有突起的残留柱基;基部常有果柄。果肉肉质柔彰(而粘,干后皱缩。气微弱,焦糖样;味微苦。内有种子1~6枚。种子肾形,长8~10毫米,宽5~8毫米,厚约5毫米。表面光滑,棕色至棕黑色,一侧有椭圆形的种脐,旁有圆形的珠孔,另一旁有略突起的种脊。种皮革质,子叶2片,黄绿色,嚼之有豆腥气以肥大、角长、黄绿色、充实饱满者为佳。 性状鉴别 荚果圆柱形,有时弯曲,在种子间缢缩而呈念珠状,长l-6cm,直径0.6-1cm。表面黄绿色或黄褐色,皱缩而粗糙,稍有光泽。背缝线一侧有黄色带,顶端有突起的残留柱基,基部常有果柄残留。质柔润,易在缢缩处折断,断面果肉黄绿色,有粘性,呈半透明角质状。种子l-6颗,肾形或长圆形,长8-10mm,宽5-8mm,棕黑色,表面平滑,有光泽,一侧有下凹的灰白色圆形种脐,质坚硬,子叶2枚,黄绿色。气微,味微苦。嚼之有豆腥气。以饱满、色黄绿、质柔润者为佳。
显微鉴别 果实横切面:外果皮细胞1列,长方形,外壁角质化,表面观可见环式气孔。中果皮为多列薄壁细胞,内含草酸钙短柱晶和棱晶,近种脐的一端有多数小形石细胞群散在,并有维管束。内果皮细胞1列,细胞小,切向延长。种皮外侧为1列栅状细胞,壁木化,排列整齐,其下方有列鞋底状的支持细胞,内侧为数列薄壁细胞。种脐凹人处内侧有一椭圆形管胞岛,由多数梯纹或网纹管胞组织,细胞类圆形。子叶外围为胚乳细胞。
炮制 槐角:除去杂质。
蜜槐角:取净槐角,照蜜炙法(附录Ⅱ D)炒至外皮光亮、不粘手。每100kg槐角 ,用炼蜜5kg 。 蜜槐角:先取槐角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鼓起,喷入蜜水,再炒至外皮光亮、不粘手为度,取出放凉。(每槐角100斤,用炼热蜂蜜5斤)槐角炭:将净槐角置锅内,文火炒至外表呈焦黑色,内呈老黄色为度,取出放凉。
《雷公炮炙论》:"凡采得(槐子),铜锤锤之令破,用乌牛乳浸一宿,蒸过用。" 1.蜜槐角:先取槐角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鼓起,喷入蜜水,再炒至外皮光亮、不粘手为度,取出放凉。(每槐角100斤,用炼熟蜂蜜5斤)。
2.槐角炭:将净槐角置锅内,文火炒至外表呈焦黑色,内呈老黄色为度,取出放凉。(雷公炮炙论)凡采得(槐子),铜锤锤之令破,用乌牛乳浸一宿,蒸过用。
寒、无毒、
苦、咸、辛、酸、
归经 肝、大肠、胃、心、
功效 杀虫、止血、凉血止血、清心、凉血、除热、补脑、养血、清热、明目、清热泻火、清肝明目、
应用举例 ①治五种肠风泻血,粪前有血名外痔,粪后有血名内痔,大肠不收名脱肛,谷道四面胬肉如奶名举痔,头上有孔名瘘,并皆治之:槐角(去枝梗炒)一斤,地榆、当归(酒浸一宿,焙)、防风(去芦)、黄芩。枳壳(去穰,麸炒)各半斤。上为末,酒糊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米坎下,不拘时候。(《局方》槐角丸)
②治妇人崩淋下血:槐角子八两(酒洗,炒),丹参四两(醋拌,炒),香附二两(童便浸,炒)。共为末,饴糖为丸,梧子大。每早雕五钱,米汤下。(《陈氏产宝》)
③治血淋并妇人崩漏不止:槐子(炒黄),管仲(炒黄)各等分。共为末。每服五钱,用酽醋一钟煎,滚三、五沸,去渣温服。(《良朋汇集》槐子散)
④治小便尿血:槐角子三钱,车前,茯苓、木通各二钱,甘草七分。水煎服。(《杨氏简易方》)
⑤治赤痢毒血:槐角子四两(酒洗,炒),白芍药二两(醋炒),木香五钱(焙)。共为末。每早服二钱,白汤调下。(《本草汇言》)
⑥治吐血、咯血、呕血、唾血,或鼻衄、齿衄、舌衄、耳衄:槐角子八两,麦门冬(去心)五两。用净水五十大碗,煎汁十五碗,慢火熬膏。每早午晚各服三大匙,白汤下。(《本草汇言》)
⑦治脱肛:槐花;槐角。上二味等分,炒香黄,为细末。用羊血蘸药,炙熟食之,以酒送下,或以猪膘去皮,蘸药炙服。(《百一选方》)
⑧治阴疝肿缩:槐子(炒)一两。捣罗为末,炼蜜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温酒下,空心服。(《圣济总录》槐子丸)
⑨治眼热目睹:槐子、黄连(去须)各二两。捣罗为末,炼蜜丸如梧桐子大。每于食后以温浆水下二十丸,夜临卧再服。(《圣惠方》明目槐子丸)
⑩治烫伤:槐角子烧存性,用麻油调敷患处。(《验方选集》)
用法 6~9g。 内服:煎汤,2~5钱;或入丸,散;嫩角捣汁用。外用:烧存性研末调敷。 内服:煎汤,5-15g;或入丸、散;嫩角捣汁。外用:适量,水煎洗;研未掺或油调敷。
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及孕妇忌服。
①《本草经集注》:"景天为之使。"
②《本草经疏》:"病人虚寒,脾胃作泄及阴虚血热而非实热者,外证似同,内因实异,即不宜服。"
③《本经逢原》):"胃虚食少及孕妇勿服。" 脾胃虚寒及孕妇忌服。
1.本草经集注:景天为之使。
2.本草经疏:病人虚寒,脾胃作泄及阴虚血热而非实热者,外证似同,内因实异,即不宜服。
3.本经逢原:胃虚食少及孕妇勿服。
上一条:割舌兰
下一条:蒙古马兰
本平台不卖药,不开方,不行医,不治病,仅此为中医爱好者提供学习参考素材。身体问题请选择正规医院就诊。

轻壹数据 [ data.cndoct.com ] 版权所有

二类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苏B2-20120193    工业信息化产业部备案编号: 苏ICP备12056281号-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