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别名 | 银半夏、地珠半夏、银半夏、银南星、 |
| 出处 | 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 |
| 来源 | 《中华本草》、 |
| 性状 | 本品常于山珠南星 A. Yunnanense Buchet 混生。但本种叶片全缘或3裂,裂片狭长,披针形或椭圆形,附属器细长,长9-10cm,下垂。本种和山珠南星在云南均作半夏入药。云南西南部及南部干热河谷灌丛中的河谷南星 A. Prazeri Engl.也常用以代半夏。 |
| 炮制 | |
| 性 | 毒、平、 |
| 味 | 辛、 |
| 归经 | 胃、心、肺、 |
| 功效 | 止呕、和胃、消肿散结、化痰止咳、 |
| 应用举例 | |
| 用法 | 内服:煎汤,3-6g(宜用姜炮炙,久煎);或入丸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 |
| 注意事项 | 阴虚燥咳,血证及口渴者禁服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