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名 | 土冬虫草、白冬虫草、白虫草、肺痨草、土虫草、土石蚕、地蚕、 |
出处 | |
来源 |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性状鉴别,块茎呈纺锤形,两头尖,长2-5cm,直径3-8mm。表面淡黄色或棕黄色,略皱缩而扭曲,具环节4-15个,节上有点状芽痕和须根痕。质脆,易折断,断面略平坦,类白色,颗粒状,可见棕色形成层环。气微,味甜,有粘性。本品放水中浸泡时易膨胀,结节状明显。 显微鉴别,粉末特征:类白色。1.薄壁组织较多,呈碎块状,薄壁细胞类圆形,直径26-66μm。2.螺纹或孔纹导管,直径8-20μm,壁微木化。3.后生表皮组织碎片,顶面观表皮细胞呈多角形,侧面观呈长多角形,壁较厚,棕褐色,细胞壁具条状纹孔。4.腺鳞单个散在或连着鳞叶或胚芽组织碎片,头部2或4细胞,偶见单细胞,直径15-25μm,柄1-3个细胞。 |
炮制 | |
性 | 平、 |
味 | 甘、 |
归经 | 肾、肺、 |
功效 | 润肺、益肾、补血、消疳、滋阴补血、清热除烦、 |
应用举例 | |
用法 | 3~5钱,水煎服或炖猪瘦肉服。 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 |
注意事项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