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名 | 赤参、红根、奔马草、七里麻、土丹参、丹参、紫丹参、八莲麻、七里蕉、紫根、木羊乳、鼠尾草、南丹参、 |
出处 | |
来源 | 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根茎粗短,并有残留茎基。根类圆柱形,常微卷曲,灰棕色或灰红色,直径2~8mm。质坚硬,易折断,断面不平坦,角质状。余同丹参。
性状鉴别,根茎粗短,上端残留有茎基。根数条,圆柱形,微卷曲,长5-20cm,直径2-8mm;表面灰棕色或灰红色。质坚硬,易折断,断面不平坦,角质样。气微,味微苦。 显微鉴别,根横切面:木栓层为3-7列木栓细胞,内侧1-3列细胞壁木化。皮层较宽,无厚壁组织。韧皮部较窄,筛管群稀疏。形成层成环。木质部较宽,导管束4-8束,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至十数个成群,略呈径向稀疏排列,木纤维主要位于木质部内侧。 粉末特征:灰白色。1.网纹及具缘纹孔导管直径11-60μm,网纹导管分子末凋钝尖、钝圆或锐尖,壁较厚,穿孔位于端壁或侧壁。网孔较狭而短;具缘纹孔导管粗短,具缘纹孔类圆形,排列密集,有的具网状三生增厚。2.纤维管胞梭形,有的呈弯曲状,末端斜尖。 |
炮制 | |
性 | 微寒、 |
味 | 苦、 |
归经 | |
功效 | 痛经、调经止痛、活血化瘀、 |
应用举例 | |
用法 | 内服:煎汤,9-15g;或入丸、散。 |
注意事项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