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别名 | 覆盆子根、 |
| 出处 | 《纲目》 出自《本草纲目》 |
| 来源 | 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| 性状 | |
| 炮制 | |
| 性 | 平、 |
| 味 | 苦、 |
| 归经 | 胃、肝、 |
| 功效 | 止呕、和胃、祛风止痛、明目退翳、 |
| 应用举例 | ①治胃气不和,呕逆不下食:覆盆子根、枣(青州者,去核)、人参、白茅根、灯芯、半夏(汤洗七遍,焙)、前胡(去芦头)、白术各等分。上八味,碎如麻豆大,每服五钱匕,水一盏半,煎至八分,去渣温服,日三。(《圣济总录》覆盆饮) ②治痘后目翳:取覆盆根洗、捣、澄粉,日干,蜜和少许,点于翳丁上,日二、三次,自散。百日内治之,久即难疗。(《活幼口议》) ①治胃气不和,呕逆不下食:覆盆子根、枣(青州着,去核)、人参、白茅根、灯芯、半夏(汤洗七遍,焙)、前胡(去芦头)、白危各等分。上八味,碎如麻豆大,每服五钱巴,水一盏半,煎至八分,去渣温服,日三。(《圣济总录》镊盆饮)②治痘盾目留:取覆盆根洗、捣、澄粉,日干,蜜和少许,点于翳丁上,日二、三次,自散。百日内治之,久即难疗。(《活幼口议》) |
| 用法 | 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澄粉,点眼。 |
| 注意事项 |